年见、

不为无益事,安悦有涯生.
wb @·年见·
CAA最咸的鱼没有之一.

高三狗的作文体吃🍉长评

      还是没忍住,想说些什么、



      作家赫尔曼·黑塞说:“我的眼光满足于我所见的事物,我学会了如何看,于是,世界变美了。”但是今天的我看到了什么呢?是贴上了“标签”之后,很多东西变味了。


      学史论时做到一道央美的校考题(画家名字已略):“曾经在一次艺博会上,有观众提问,为什么当下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要比艺术史上成熟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高出许多倍?”显然,市场、舆论都是影响艺术价格的因素。当它的价格与价值不符时,自然会有异议。

      印象很深,老师分析这道题的时候说:“为什么艺术要‘盖棺定论’,就是要确保真正的价值,而不是关注外在的价格。”在我看来,那些或被贬到尘埃里、或被抬起到云端的价格都是虚无缥缈的幻相,待到一切尘埃落定,真正珍贵的自会闪光,而那些名噪一时者,或许会荡然无存。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

      一直都觉得生活该是体验世界的过程,学会了在过程中汲取些什么,艺术自然而然便得了灵感。而二者的关系,理应是“不离不即”。“不离”,是艺术源于生活;“不即”,是不让艺术被拉拉杂杂的现实同化,在生活之外保留一方艺术家自己的天地。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家的自身修养。常有听闻“文品即人品”“画品即人品”的说法,倘若没有一颗对文化、对艺术的热爱之心,恐怕难以创作出有口皆碑的作品。潘天寿先生曾言:“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藏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则自能登峰造极。”倘若“养吾浩然之气”,心会是个容器却近乎无形,因而作品可以“繁华落尽见真淳”,其中所现,是艺术家本身“甘苦自现,方圆自明”的胸襟意气。

      性情褊急则局促狭隘,品性澄淡则行云流水。老子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个踮着脚、昂着头的灵魂,本就摇摇欲坠,或许不推就会倒下。与其妄图直跨关山,不如潜心于艺,一生致于“君子之学”——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几经锤炼,方能成器。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艺术作品是“文”,思想灵魂是“志”,必须“绘事后素”。为艺,首先要有素净的好底子,才可以在上面添以纹饰,否则,再精妙的纹样也无济于事。

       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有言曰:“写字者,写志也。”艺术,唯有“品行气质功学满”,方能“别开生面写心声”。不犹豫,不违心,不庸俗,不辜负。


      中国美术史之父——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说过:“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这句话是我空间和朋友圈的签名,为的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趋势地“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永远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东西。艺术是为生活带来愉悦之事,不功利、不虚假,尊重其他艺术家,这是对艺术最起码的尊重。


ps.个人观点、欢迎指误讨论补充、❤️

评论(10)

热度(111)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